八坂神社
新潟縣/柏崎市
八坂神社
夏日風物詩「祇園柏崎祭」的發源地
坐鎮於新潟縣柏崎市的「八坂神社」,融合了祇園文化與驅除疫病等在地信仰,主祭神為以八岐大蛇傳說聞名的須佐之男命。創建於第11代垂仁天皇時代,當時名為「和那美水門祇園社」,至今仍深受當地居民喜愛,被親切地稱為「gionsan」。以“越後三大花火”之一聞名的「祇園柏崎祭」,源自1956年(昭和31年)「八坂神社」的例行祭典「祇園祭」與柏崎市的「商工祭」合併而成。時至今日,祭典每年依然熱鬧非凡,吸引眾多人潮共襄盛舉。

- 作為“越後三大花火”之一的「祇園柏崎祭 海上大花火大會」,其起源可追溯至「八坂神社」的例行祭典「柏崎祇園祭」。
- 這座歷史悠久的神社,供奉著被信仰為無病息災、驅除疫病之神的須佐之男命。
- 在1840年(天保11年)的「祇園祭」中,已有奉納花火的記錄;而在1956年(昭和31年),則與柏崎市的「商工祭」合併,延續至今。
旅途中刻下的和風印記
印有象徵「八坂神社」花火圖案的御朱印,可在距離本社徒步約5分鐘的「御嶽山神社」領取。
七五三節
初宮參拜
緣結良緣
斬斷惡緣
財運提升
生意興隆
驅邪避厄
健康平安
安產祈願
合格祈願
行車平安
求子順利
演藝成就
戀愛順利
五穀豐收
闔家平安
學業進步
病痛平癒
舉辦月份 | 節慶 | 時間 |
---|---|---|
每月1日 每月15日 |
月次祭 | |
1月1日 | 歲旦祭 | |
1月7日 | 七草祭 | |
2月上旬 | 初牛 | |
4月15日 | 春季例祭 | |
6月25日 | 水無月大祓 | |
7月限定 | 神轎遊行(八坂揉神轎、兒童神轎)與神樂表演
※於7月吉日舉行 |
|
7月7日 | 祇園始祭 | |
7月12日 | 祇園例大祭
近年也舉行敲響音花火的奉納花火活動。 |
|
7月24日〜7月26日 | 祇園每夜祭 | |
7月26日 | 奉納花火・柏崎祇園百燈 | |
7月27日 | 祇園終了奉告祭 | |
9月15日 | 秋季例祭 | |
11月15日 | 新嘗奉告祭 | |
12月25日 | 年終大祓 |
追尋過去的故事
起源・沿革
傳統延續的身心健康與疫病祈除信仰之原點
據傳創建於第11代垂仁天皇時代,其由來記載於《古事記》中卷,並有704年(慶雲元年)舉行氏神神社的鎮疫祭禮之記錄,可見其歷史悠久。793年(延曆12年)及延寶年間(1673~1681年)曾遷座,歷經水害與1880年(明治13年)的酢屋大火,最終於1892年(明治25年)鎮座於現址。創建之初名為「和那美神社」,後與祇園信仰習合,改稱「和那美水門祇園社」,至1872年(明治5年)更名為「八坂神社」,至今仍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「gionsan」。主祭神為以八岐大蛇傳說著名的須佐之男命,被信仰為帶來疫病祛除、身體健全與平安康復之神。此外,因昔日此地為貨幣鋳造之所,亦被視為能賜予財運的神社。
社殿
承襲江戶時代名匠技藝的傳統建築
歷經數次遷座與災害,此社始終作為地域信仰的核心據點被重建與保存。1892年(明治25年)的重建時,曾以建造柏崎市指定文化財「番神堂」而聞名、同時亦為本社氏子的江戶時代名工篠田宗吉也參與了建設。2007年(平成19年)新潟縣中越沖地震中,社殿受災,並在重建工事進行期間遭遇火災而半毀。所幸本殿損害不大,御神體亦安然無恙。隨後,在氏子與當地居民的熱心支持下,再次展開修復工程,並於2010年(平成22年)完成現今的社殿。其獅子頭因修補了燒焦部分,反而呈現出比以往更為可愛的姿態。1956年(昭和31年),原為本社祭禮的「祇園祭」與柏崎市的「商工祭」合併,成為今日「祇園柏崎祭」的起源。配合此祭典,境內舉行的「祇園每夜祭」與「柏崎祇園百燈」每年都吸引大批參拜者與遊客前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