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本縣/人吉市
石水寺
被暱稱為「風鈴寺」、深受人們喜愛的寺院
「石水寺」位於熊本縣人吉市下原田町,靜靜佇立在豐饒的大自然之中。穿過門前流淌的馬冰川,踏上充滿風情的眼鏡橋後,映入眼簾的是由巨大岩石鑿出的石門,迎接每一位參拜者。本堂前的棚架上,春夏時節掛滿「祈願風鈴」,秋冬則換上「祈願燈籠」。清脆悅耳的風鈴聲、隨風搖曳的繽紛燈籠,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療癒,廣受好評。為了人氣御朱印而來的參拜者絡繹不絕,特別是剪紙御朱印更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。

- 創建於1417年(應永24年),這座曹洞宗寺院靜立於自然環抱之地,自室町時代延續至今,六百餘年的歷史在此綿延流動。
- 建於江戶時代的石造眼鏡橋,被認為是人吉市、球磨地區最古老的橋梁;與由巨岩鑿成、造型獨特的石門一同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
-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櫻花與作為寺院象徵之一的海棠同時綻放,將整個境內染成鮮豔的粉紅色,景致繽紛動人。
住持
藏座 寬英
透過企劃「祈願風鈴」和多彩的御朱印等,期盼讓更多人認識這座寺院,實現人們的願望並帶來喜悅,並進一步成為代表人吉的寺院。
旅途中刻下的和風印記
不僅有預寫御朱印,還有剪紙設計,以及依季節和活動推出的期間限定御朱印,種類多樣、充滿魅力。每一枚御朱印都寄託著住持「希望讓參拜者喜悅」的心意。
七五三節
初宮參拜
緣結良緣
斬斷惡緣
財運提升
生意興隆
驅邪避厄
健康平安
安產祈願
合格祈願
行車平安
求子順利
演藝成就
戀愛順利
五穀豐收
闔家平安
學業進步
病痛平癒
追尋過去的故事
起源・沿革
自室町時代延續至今,約六百年的歷史
號稱鳳儀山的「石水寺」,創建於室町時代1417年(應永24年)。同時也是熊本縣人吉市永國寺開山僧的實底超真和尚,在當時一帶領主相良前續公的支持下,建立此寺作為隱居之所,並將曹洞宗弘揚至球磨地區。此後歷經多次變遷,於1796年(寬政8年)由第13代良丹和尚建造了現今的本堂。本堂又被稱為「圓通殿」,供奉頭上有十一張面容、象徵守護四方並救度眾生的十一面觀音菩薩,作為現世利益的佛而廣受信仰。本堂屋頂內還收藏著秘寶石版畫《十六羅漢圖》及《地獄十王圖》掛軸等珍品,並供奉著釋迦牟尼弟子之一、以帶來病癒與健康功德而聞名的「賓頭盧尊者」像,深受參拜者喜愛。
伽藍
融合了傳統與豐饒大自然的寺院境內
門前橫跨馬冰川的石橋建於1854年(嘉永7年),由第17代元亮和尚主持,號召數千人奉獻勞力修建,被譽為球磨地區江戶時代唯一的眼鏡橋。跨過石橋後,可見以巨岩鑿成的石門,於1909年(明治42年)由第19代良光和尚重建,因其獨特外形又被稱為「飯糰門」,並成為寺院的象徵。境內被自然環繞,並設有不分宗派皆可使用的納骨堂,讓人能靜心追思故人。四季景色各異,春季的櫻花與海棠、夏季的新綠尤為迷人。其中,開山時所植、樹齡超過500年的海棠,每到春天便綻放粉紅花朵,自創建以來始終以不變的姿態療癒人心。
幸福的風鈴
連結良緣且招來幸福的風鈴
除了本堂前的「祈願風鈴」,境內深處還設有「幸福風鈴」棚架,風鈴以象徵愛的心形裝置為中心,環狀排列,寄託參拜者對幸福與結緣的祈願。隨風搖曳的風鈴不僅聲音清脆悅耳、景致優美,也是熱門的拍照景點。此外,寺院還推出以風鈴為主題的御朱印,及描繪海棠、櫻花、紅葉等四季景致的剪紙御朱印,並提供設計精緻、方便攜帶的御守等多樣授予品,讓參拜者與寺院結下美好緣分。如今,不論大人、小孩,來自九州各地,甚至海外的旅人,都喜歡造訪這裡,使其成為熊本縣人吉市廣受歡迎、氣氛親切的觀光景點。
- 地址
- 熊本縣人吉市下原田町西門2348
- 交通
- 【開車】九州自動車道人吉IC,車程約10分
- 官方網站
- https://www.sekisuiji1417.com/
- TEL
- +81-966-22-4411洽詢時請告知服務人員,您的資訊來源為「旅色」。
- SNS
- FAX
- +81-966-32-9441
- 營業時間
- 9:00~17:00
- 公休日
- 全年無休
- 門票
- 詳細請洽詢
- 停車場
- 20個車位
